——突发事故现场实操观摩
初冬时节天气变化明显,是呼吸道传染病、肠道传染病高发时期,甚至可能爆发流行。因此,初冬季加强传染病的防治,对维护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。定期召开保育员工作例会,学习卫生保健知识,反馈工作情况,针对存在问题,进行研讨,提炼有效地经验与方法。11月28日上午万春一幼全体保育教师在唐医生和赵琴老师的组织下开展了——突发事故现场实操观摩。在实操、研讨过程中提升我园保育老师的综合素质,更好地呵护幼儿健康成长。
预设现场 观摩学习
为提高保育老师对突发幼儿呕吐情况科学规范应急处理能力,中六班彭藓惠老师进行现场模拟实操。
操作流程:
1. 配班老师将呕吐幼儿带到保健室隔离,打电话通知家长带回就医。
2. 班主任老师有序组织疏散幼儿到室外。
3. 保育教师对班级物品进行全面消毒。
(1)开窗通风,穿戴个人防护设备。
(2)配置消毒液:5000mgIL(用于呕吐物处理);1000mgIL(用于物品、班级环境消毒)。
(3)呕吐物处理:将蘸有5000mgIL消毒液的毛巾完全覆盖呕吐物静置30分钟后将呕吐物完全包裹放入污物盆倒入5000mgIL的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密封做生活垃圾处理。
(4)用1000mgIL的消毒液对教室所有物品、门窗、地面及幼儿能触碰到的地方进行消毒、清洁。
(5)用1000mgIL的消毒液对个人防护物品进行浸泡消毒。
(6)对本次呕吐物处理的所有物品进行消毒、清洗、通风、晾晒。
(7)呕吐物操作人员用七步洗手法洗手并且进行为期3天的观察 ,如有发现呕吐、发烧、拉肚子等现象应及时就诊。
4. 做好晨午检记录,并且配合班级教师追踪幼儿的病情。
预防意外伤害发生,守护幼儿健康,是保育工作的目标之一。扎扎实实开展保教工作,提高保教人员安全意识,掌握意外事故的现场急救措施,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,是每一位保育教师必备的基本技能。
为提高保育老师对幼儿气管异物梗阻科学规范应急处理能力,中二班薛树兰老师进行现场模拟实操。
模拟现场发现幼儿异常情况,班主任及时打电话通知保健医生,配班教师有序组织疏散幼儿,保育老师对发生气管异物梗阻的幼儿实施“海姆立克”急救法进行急救处置。
“海姆立克”急救法操作流程:
1. 安抚调节幼儿紧张情绪。
2. 患者两腿张开、弯腰、低头、张嘴。
3. 手掌根向上推拍五下(轻驰异物)。
4. 髋部抵住患者臀部。
5. 找到肚脐眼上方两横指处,一手握拳,另一只手握住拳头,往上冲击,直至异物被气流冲出。
观后研讨 共促提升
不积跬步,无以至千里;不积小流,无以成江海。老师们只有在不断的交流学习、现场观摩、发现问题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潜能,最终一步步迈向规范化、专业化。
集思广益 解决疑惑
疑惑一:幼儿午睡时发生呕吐应如何处理?
解决方案:
1. 迅速将呕吐幼儿带到保健室隔离,打电话通知家长带回就医。
2. 转移呕吐幼儿周围的幼儿。
3. 用消毒液挂珠的方式对呕吐幼儿床栏进行消毒。
4. 结合现场情况对呕吐幼儿及周围幼儿的床上用品进行消毒、清洗、晾晒等后续工作。
疑惑二:幼儿正在用餐时发生呕吐应如何处理?
解决方案:
1. 将呕吐幼儿带到保健室隔离,打电话通知家长带回就医。
2. 将班级幼儿疏散到室外,保育老师对班级物品进行全面消毒。
3. 被呕吐物气溶胶污染的食物不再使用,厨房重新为幼儿准备午餐。
预防传染病、有效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是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,通过此次保育组现场观摩研讨活动,提升了老师们的应急处理能力,促进保育老师的专业成长。
